智能家居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不过在近期,随着谷歌收购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商Nest,腾讯、新浪、小米等互联网厂商,海尔、长虹、海信、TCL和美的等传统家电厂商的高调进入,智能家居似乎又开始热起来。例如,美的3月初表示,未来3年将在智能家居方面投入150亿元研发资金。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将是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启动的元年。另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
对上面业内人士的说法笔者实在不愿苟同。其实,智能家居的现状并未有太大突破。上述众多厂商的介入,只不过标志着该市场的布局阶段进入一个新高度而已。这些大量的布局研发投资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完成市场兑现。就像我们中国人做菜讲究火候,智能家居市场也同样如此,只有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会顺势启动。而3、5年时间恐怕未必够用,大致要10年左右,智能家居整体市场才可能出现实质性增长。当然在这期间,会不断有新产品进入消费者的家庭。
笔者认为,所谓智能家居时代就是物联网进入家庭的时代。它不仅指那些手机、平板电脑、大小家电、计算机、私家车,还应该包括吃喝拉撒睡、安全、健康、交友、甚至家具等家中几乎所有的物品和生活。其目的是让人们的家庭生活更舒适、更简单、更方便、更快乐。
经常见到厂商向用户炫耀这样一种场景:早上起床后,灯光会自动亮起,电视或收音机自动打开,窗帘拉起,浴缸里开始自动放热水,牛奶在加热,面包在烘烤等。
似乎很惬意,不过要知道,自动化并不等于智能化,人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每天的心情和感觉不一样,如果要像上面那种全自动化,用户未必喜欢用。所以,智能化应该是自动化+用户选择权。
虽然现在号称智能产品的种类不少,但智能家居市场似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厂商很兴奋,而消费者却并不领情。下面分析一下这种情况的原因及智能家居面临的挑战。
首先,与价格相比,使用简单、容易操作是影响用户智能家居体验的关键因素。例如,目前已经购买某种或某些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中,使用智能功能的比例非常低。主要是由于操作过程麻烦,导致体验效果不好,结果,智能产品成了摆设。
在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前提下,厂商要克服功能花哨,操作复杂的弊病。不要抱着教育消费者的态度,认为智能家居产品是高大上。要像苹果的乔帮主那样,你可以不征求消费者的意见,认为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给消费者真正喜欢用并愿意购买的产品。
对于现在厂商们大力鼓吹的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控制家中的一切电器,试想一下,有多少人会这么做呢?刚安装后的新鲜劲儿一过,绝大部分人就会感到太麻烦了。
所以,今后智能家居的控制一定要是多种方式结合的,遥控器、语音、手势等。必须考虑到,智能家居的用户很多都不是高科技掌握者,而且还要考虑到老人、孩子和病人等。
说到智能家居产品的智能化,笔者觉得有必要再提一下英特尔前不久刚推出的形如SD卡的可插拔微型计算机Edison。笔者此前曾撰文,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革命性技术。其伟大之处在于,不再是把设备插进计算机或与计算机用硬线连接,而是把计算机直接插进不同大小的各类设备中,使其实现智能化联网。从价格看,Edison几十美元,折合人民币一两百元,家里买十几甚至几十个Edison,也比全买智能产品便宜很多,关键的是方便、可靠。大到电视、冰箱、洗衣机,小到茶杯和奶瓶等,只是简单插拔的事。
其次,价格虽不是重要因素,但厂商巨大的前期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过高。这决定了初期用户必定是高收入家庭,离我们普通家庭用上整体智能家居还远着呢。家里有几件智能电器并不能说明你就过上智能家居生活了。
还有,随着中国反腐深度和力度在加大,以前那种各地政府随意圈地,为政商富贾盖豪华住宅的情况受到了极大限制,这势必会影响到智能家居市场。
第三,安全性。智能家居产品必定是与网络互联,如果网络安全出问题,家庭隐私就可能会被曝光,或被利用。智能家居的整体价格动辄几万、十几万元,甚至更高,目前用得起智能家居的高层收入家庭,他们更担心家庭生活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第四,智能家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或行业标准,是智能家居前行的另一大障碍。智能家居需要所有物品在一个平台上联接,标准的重要性由此突显。
第五,硬件很重要,服务更关键,这恐怕也是智能家居今后的一种主要商业模式。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数据需要收集、分析、处理,重要的是合理使用。厂商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真正需求来考虑利用数据的服务问题。
要提醒一句,不要忽悠用户。如果连智能家居产品开发者都嫌使用麻烦的功能,用户肯定是用脚投票,那不光是某个产品的一锤子买卖,而且会影响广大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和接受。这是关系到产业健康发展的非常严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