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人士曝买卖信息成行规 电话"轰炸"月成交百万
装修保障网讯 许多新房业主都遭受了装修营销电话的骚扰。装修公司到底是怎样获取业主购房信息的?又是谁泄露了这些信息?近日,南宁市一名装修行业人士向南国早报记者披露相关内幕时称,业主信息被卖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烦恼:接到20多个营销电话
张先生的新房将于10月交房,但从半年前开始,他的手机就不断接到各个装修公司的营销电话,有的公司甚至几个人轮番拨打。交房期越临近,骚扰愈频繁,张先生说,“夸张时,甚至能接到20来个”。
每天反复多次地接听、回复这样的电话,让张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备受困扰,“这些电话总是不分时间场合打来,开会被打断、午休被吵醒……”。
不胜其扰的张先生,曾问过对方“到底从哪里得到我的信息”,因为对方掌握业主的名字以及具体楼盘,甚至连户型和面积都一清二楚,但对方通常都只回答称“领导给的”。
内幕:一个业主信息可卖1至10元
如此详细的业主信息,到底是从什么渠道流出的?一位装修业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信息大多从房产商、物业公司流出,但与装修公司交易的,一般都是中介,装修公司买到的业主信息,已经是第二道手甚至转了几道手。有的装修同行为了节省成本,还会与同行互换手上的信息。
该业内人士透露,从中介手中购得的业主信息,每个价格从1元至10元左右,信息的卖价取决于两点:一是信息的“新鲜度”,二是所在楼盘的档次。“越早得到的业主信息越值钱。比如,在交房一两年前就得到的业主信息,价格肯定就不低;高端别墅区的业主信息能卖到10元一个。”
据了解,在一些装修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电话营销部门,营销员多达十几个,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轮流对业主“狂轰烂炸”,虽然成功率很低,但利润可观。“情况好时,一个月成交上百万元不成问题,因此装修公司不可能放弃。”该业内人士坦言,在南宁市,目前大大小小的装修公司有一两千家,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为争夺客源,电话营销已成为各装修公司争夺客户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今南宁市买卖业主信息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该业内人士直言:“现在别说是商品房,就连很多单位集资房的业主信息都有得卖,至于这些信息来源,我就不太清楚了。”
维权:无配套司法解释难有效遏制
南国法援律师温卫红介绍,早在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中就已明确规定: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既然《刑法》早已将泄露个人信息入罪,为何泄露信息的行为仍得不到有效遏制?温卫红表示,由于相关法律至今没有配套的司法解释出台,比如“卖了多少信息可立案”、“买卖多少信息属情节严重”等,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认定此类犯罪存在难度;其次,目前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不是很直观,相关部门的打击力度也不够;加之相关证据难固定,打击起来有难度。
温卫红认为,“个人信息如果得不到合法保护,随意被买卖,那就有可能人人都成了‘透明人’。近几年来,广大民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呼声越来越高。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个人信息买卖的现象才能被遏止。”
南宁市一派出所民警表示,市民若认为自己受到了电话骚扰或是认为个人信息遭泄露,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若经查实确实,会依法处罚或立案调查。
支招:安装防骚扰软件可自动拦截
如何防止营销电话的骚扰?一些市民介绍,现在一些高端智能手机的系统,本身就自带防骚扰软件,而腾讯、百度、360等手机防护软件,也有防骚扰功能。
市民唐先生说,他下载了一款手机管家系统,把装修公司的营销电话都列入了“骚扰电话”一项,这样一来,手机即可自动拦截这些来电,避免了二度骚扰。
市民李先生下载的则是一款手机防护软件,在接到推销电话后,能自行选择相关标注,这些标注一般分为骚扰电话、广告推销、房产中介、保险理财、诈骗电话等类别。若每个接到相同电话号码的市民都运用这一防护软件,当标注的客户达到一定数量后,这些推销电话再打到他人手机上时,他人的手机上就会得到共享提示,即自动显示出该号码的被标注类别,以便他人能对这些来电及时作出判断,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