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来临、电商崛起、80、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以及市场消费习惯和装修习惯的改变,都在不断推动家装市场的变化。尤其近几年“整装”概念越演愈烈,作为家装产业配套消费销售终端的家居卖场,其经营理念与营销方式也在逐渐发生革新,其中更不乏对家居卖场整个模式的突破。面对这样的现状,融合其他上下游行业共同发展,尝试新的经营方法与竞争策略来坚守甚至是抢占份额,成了家居卖场的新出路。
家居卖场与家装公司作为家装产业链条中相互依存的上下游,同一个摇篮里的兄弟“手足情”可见一斑,可就当两兄弟各自羽翼丰满时,彼此都看上了对方碗里的“美餐”,“家装客户”成为哥俩之间无法避免的竞争对像。家装公司开始跳过卖场,直接向厂家集采,推出整装概念,而家居卖场也纷纷加入家装行业,“同根相煎”必将引发家装行业发展趋势产生变革。
家居卖场跨界 销售终端整合上游资源
众所周知,家居产业中三大主体分别为:卖场、家装公司、品牌供货商。随着市场的变化,三方都从各自的优势出发进行大规模的产业链整合,当三大主体各司其职的内容不再泾渭分明,巧妙的在三者间寻求平衡俨然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客群重叠将是三者间的矛盾。“跨界”成为时下家居产业新潮流。
家居卖场跨界在国内亦非新鲜事,例如家居卖场巨头居然之家在2015年收购了北京家装公司并且号称要在今年坐上北京城家装行业的头把交椅,而在昆明,百安居、得胜家居也尝试着与家装公司合作,借此跨入家装行业的大门。
虽然家居卖场跨界家装看起来蓄谋已久,但作为仅凭场地租用营生的家居卖场,是否真的能做好家装一事,这还有待商讨。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家居卖场作为销售终端,多年累计下来的市场经验还是能为其在家装领域增分不少。
对于卖场涉足家装行业,多数的卖场管理者都抱着乐观的态度。家居卖场介入家装是整合产业链的必然趋势,卖场想要尝试在家装市场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拓宽长期以来单一的经营渠道,而家装领域自然成为其扩张地盘的突破口。目前许多家装公司提出的“整装”概念,经营范围涵盖了装修材料、橱柜、家居、门窗、卫浴等,而家居卖场包含了所有一切想要的资源。
家居卖场在这场跨界表演中,需发挥一个资源整合者的作用,市场上传统家装公司合作的产品品牌太少,即便是互联网家装产品也同样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而家居卖场与二者不同,整合商家资源对于家居卖场来说只是“一句话的小事”,长年积累的商家人脉以及对市场上建材商家产品质量的洞察,都成为家居卖场跨界的便利条件。
跨界还需量力而行
家居卖场跨界家装是利是弊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各自的出发点来看自然褒贬不一,对于家装公司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的余地。
即便家居卖场拥有资源的先天优势,但“设计”、“施工”仍然是卖场的软肋。在此前,家居卖场与家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卖场的职责就是直观的“卖”,负责把产品销售出去再配备一系列的售后服务。
而家装行业经历了多年的竞争,该洗牌的洗牌,被淘汰的也消失在市场的洪流里,现在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拥有专业水平与规模实力的家装公司。
虽然卖场有一定的保障,但设计力量薄弱、工程管理缺位等自身缺陷,使得装修消费者普遍对家居卖场存有“家装底蕴不足”直观映象,而对于有意涉足家装行业的家居卖场而言,要做到专业水准,拿出能够吸引顾客的作品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前有家装“游击队”份额压制,后有家居卖场跨行入市,家装公司虽然专业,但依旧面临巨大发展压力。不光百安居、居然之家、得胜家居等家居行业巨头纷纷跨界布局家装行业;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代表的万科、碧桂园通过布局家装领域来尝试开发商向服务商的转变;此外,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以投资的方式踏足互联网家装,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也让“互联网家装”受到更多人关注。
有竞争才能有动力,市场中适当的良性竞争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一旨福音,从装饰公司的角度来看,本身行业竞争就比较激烈,业内整合早已进行多时,品牌装饰公司已经拿捏着市场上的部分江山。对于卖场介入家装,互联网向家装行业伸出触角,行业加入新的竞争元素,都会促使装饰公司从整体服务方面进一步提高,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这其中的受益人还是消费者,俗话说“货比三家”,市场上越多的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就能规避越多的套路。昆明的家装市场还很大,需要更多的运营模式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
不过,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家居卖场涉足家装行业仅仅只是卖场经营者提升营销业绩的一种手段,以整装公司领衔“整装”模式仍将继续引领昆明家装行业的发展主流。(来源:居悦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