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头们纷纷发力智能家居的同时,美国科技界的两项投资案也引发关注:美国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制造商“Control4”对外宣布获得1730万美元风险投资,该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资金累计已达9700万美元。而美国智能住宅软件商iControlNetworks也宣布获得了2300万美元风险投资。作为市场风向标,风险投资往往预示着新的风口来临。
智能家居是一个有意思的行业,从科技性来说,它不如基因编辑那般高端神秘;在应用层这块,它也比不上手机中装个app那么简单好用。作为人工智能神树上的一片叶子,智能家居的价值从大方向着眼,应是无可挑剔。不过这事儿放在国内,眼下却有些“上不上、下不下”,怎样恰如其分地看待其前景以及细分领域的机会,需要细致思考。
在市场规模预测上,中外机构观点相左。据德国知名数据研究机构Statista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4.35亿美元(约29亿人民币),包括硬件及相关服务。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国内机构普遍喜欢“惯性”吹捧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预测的平均规模大抵在千亿元以上,激进的则快接近3000亿元。两者之间相差近百倍,不能不引起警惕。
接着从数据来看,2016年,美国以97亿美元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容量的,中国则为5.2亿美元,位列第四;从智能家居普及率的增长情况来看,美国以5.8%位居,而这一数据在中国仅为0.1%,差距之大跃然纸上。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家居难以进入国内普通住宅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价格太高,目前整套家居智能化产品(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照明及安防等等)一般在10万元以上(仅指硬件费用),大众是较难接受这一价格的。如产品价格能降到3-5万元水平,每平米花费在500元左右,市场胃纳才有可能被激发。
尽管碰上了外热内冷的境地,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仍被十分看好。从逻辑和现实情况来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进,中产阶级崛起,消费不断升级;其次,中国成为全球的互联网市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逐步深入,这两大因素使得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具备了迅速爆发的潜力。
再者,虽然智能家居这个大块头并不怎么在受宠,但作为其关键一环的智能音箱却不乏众多国内“玩家”。众所周知,在以亚马逊echo为标杆的产品大放异彩几年后,国内不少一线互联网巨头纷纷大兴土木、奋起直追,阿里天猫精灵、小米小爱、联想SmartCast+、科大讯飞与京东的叮咚先后应运而生。
业内人士认为,巨头纷纷入局智能音箱,瞄准的是浩瀚的家居生活场景入口,这里面的市场和开发价值具备足够想象力。如果将上述说法转换成更“专业和科技”的语言,即巨头们看中的是智能语音助手承载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产生的巨大价值。智能音箱热的背后,是整个语音交互产业链技术上达到商业应用拐点,从而激发出巨头对于交互方式变革的期待和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势在必得。进一步理解,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音箱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Windows。
就像多数人爱手机胜过PC、PAD那样,未来绝大多数消费者比起买下整个智能家居产品,更愿意首先尝鲜小巧灵便的智能音箱。既然后者的前景较好,那么必然带来其细分领域的“二次繁荣”,比如扬声器等电子零配件。如果单看毛利率,扬声器等零配件对厂家的吸引力甚至超过音箱整机。
说了那么多,回到投资层面,参与者只需谨记,从国内现状和未来发展而言,与其在智能家居上广泛撒网,不如把钱投在智能音箱及其电子零配件上来得放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