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瓷砖产地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着“广东砖好”这一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在看来准不准确?有无科学依据呢?
针对瓷砖产地问题,我们就“大汗淋漓”地为大家科普涨涨知识,客观地分析这一说法的准确性!
{ 笔记整理一 }
“广东生产的瓷砖比较好”
应更改为
“广东东的品牌发展较早,被市场认可,但随着技术的提升,我国其他地区生产的瓷砖也在逐步提升!”
旧说法的产生原因: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率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办起了陶瓷工厂,建立品牌,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
随着的发展,全国的其他省份也纷纷办起了一些小型的陶瓷厂,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工厂没有品牌化。
部分品牌的导购用该说法打击后起者和竞争对手。
现今准确说法:
其实随着现代陶瓷生产线的技术越来越成熟,非广东地区的瓷砖质量也有所提升,而且一些做得好的品牌也在被市场逐渐认可,并非所说的非广东的瓷砖就质量差,广东的泥土比较。
随着品牌发展,广东的先起品牌因为要卖到全国去,便在其他省份开始建厂和物流基地。
总结:
其实跳出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以国度、产地、传言等等来区分产品质量都是不科学的;
市场分工在逐步细化,每一个企业都在整体社会的生产作业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 笔记整理二 }
“瓷砖越厚,质量越好”
4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瓷砖越厚越重,质量越好,心里会越踏实。
经过了解,确实在建材市场有那么一些商家会拿瓷砖的“厚度”作为销售卖点。以导致部分消费者错觉“瓷砖越厚越好”。
这种说法坑惨了很多瓷砖生产厂家:
现在雾霾严重,全国都在关停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瓷砖厂家,陶瓷工厂如何才能达到“标准”?
在保证瓷砖本身质量的前提下,生产相同面积的瓷砖,所动用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排放越少越好。
比如配方更好的原料组合,使用吨数更高的压机,更加耐磨的釉面和保护层,更加先进的水循环和热气循环利用系统等等。
整个产业的瓷砖产品的创新方向是:做大、做轻薄、结实、耐用、个性化
鉴别瓷砖的各种性能参数的跟厚度没有直接关联,比如说强度和抗折性,这些取决于瓷砖的致密性。
再打个比方,江湖艺人很流行手劈砖、头碎砖。一般采用的道具就是那种很厚,但密度不高的红砖、灰砖。
如何快速的识别瓷砖质量?
除了业界非常流行,敲、掂、听以外,可查看瓷砖背面颗粒的细腻程度和吸水快慢,而不是直接看厚度。
{ 笔记整理三 }
“瓷砖”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许多家装小白进行装修,对装修材料很多都是是懵懵懂懂的。
当然,在建材主材里面“瓷砖”和“瓷片”是容易混淆在一起。
瓷砖与瓷片,烧成温度是区别:
瓷砖,是高温陶瓷,需要要到1200℃以上才能烧成;
瓷片,是低温和中温陶瓷,其温度一般要低于1000℃。
瓷片是“高中生”
优点:
轻便,经济实惠,上墙的铺贴条件也比较简单;
缺点:
吸水率高,规格小,容易破碎,质量不过关的话,很容易崩瓷。
瓷砖是“本科生”
优点:
可塑性更强,无论是花色,规格,还是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切割加工、组合搭配,都优于瓷片;
缺点:
就是又厚又重,而且价格也比较贵。(来源:陶瓷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