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国风设计的依据,一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外销艺术品,二是17-18世纪中国游记等著作中的插图。欧洲还对中国瓷器和漆器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成功地创制出自成体系的制漆与制瓷技术。在不同的,中国风设计的流行与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它兴起于荷兰,却在法国得到充分的表现。此外,德国、英国、意大利、北欧、俄罗斯、波兰等,也不同程度地流行过中国风。
欧洲古典家具
17—18世纪的欧洲,开始盛行巴洛克,继而盛行洛可可这样的矫饰之风。而此时正逢中国的明末清初,中国出口的陶瓷、刺绣、漆器、木家具等,装饰风格偏重华丽、繁缛、精巧,工艺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手工艺品所展现出异国情调的矫揉造作倾向,恰好迎合了欧洲贵族的口味。当然,欧洲本土的艺术家和工艺匠师不可能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在商品生产中又要考虑欧洲人的喜好,必然创作出不洋不中的奇特样式。
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国风设计分别体现出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特点,特别是与洛可可艺术水乳交融,华托、布歇、胡特、毕芒的作品是其中的代表作。18世纪晚期,新古典主义兴起,中国风设计退出流行。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风设计具有鲜明的特色。
它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领域,以中国人物或中国动植物、风景为题材;在色彩配置、构图形式上,也部分地借鉴了东方艺术的特色。此外,它对园林设计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中国风设计虽然血统混杂,不中不西,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艺术遗产的一部分。
在法国,中国风异常受宠,贵妇们的鞋面上都是丝绸织锦来做面料上面再刺绣上图案。宫廷当中刺绣更是无处不在床罩、帷幔和窗帘甚至是家具也配以丝绸的刺绣。在丝绸的图案设计上表现得十分怪,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植物的描绘是建立在对异国植物的构想上,而这种形态是与东方元素相结合灵感取材于进口的刺绣织物和本国的植物插图。法国里昂也曾设计并生产了不少属于这种怪异纹样的织物。
在法国印花图案设计师奥贝尔康普创造的朱伊花布上也大胆采用了中国趣味的图案除了巴黎,法国的其它城市如莫罗兹、南特的印花工厂也纷纷印制中国趣味的花布使得中国趣味深入到民众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