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源于生活”时常会挂在嘴边,但将生活真正的融入设计的设计师却为数不多,更多的是关注设计的技术取向,而非其生活价值,因此,设计出的作品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真实感,缺少归属感。这样的设计师充其量只能称作为“巧匠”,而真正的“大师”则从设计的各个层面来推进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与认知,让设计不再飘渺于我们的生活之外,让设计变得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接近。
设计的本身是讲故事,个言字旁的理解,就是如何以文化去讲故事。设计的时候,我们常常说到,先文化,再策划,再规划,再设计。文化是根源。没有文化的设计是苍白的。第二个解释,设计师要讲故事,要让甲方以及将来的使用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故事。步要让甲方对你的讲述感兴趣,让甲方认可你。如今都说茶壶里装汤圆不行了。第三个方面,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这个信息被不断被复制和彼此淹没的时代,要被很好地传播,就要有很好的表述,世界上大部分设计大师都是演说家。一个方面,“设计”分开来讲,“设”是假设,设想,引发思考。“计”是策略,是道,是方向。一个没有非常宽的、综合知识面的设计师,是不具备竞争力的。不管你的设计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在大方向上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比如对家居的设计,“家”这个概念的核心词应该是“温馨”、“温暖”,对于女同志而言,更是指向一种温馨的港湾,这是人们对家的一种总体的认识与感悟,而绝非是“奢华”或者“豪华”所能取代的。然而,现在的很多设计者总爱借着设计的平台来张扬自己,离开基本概念的内核来表现自我,吸引人的眼球,寻找卖点。这样的设计只能算作巧饰生活,而不是走进生活,除了带来一些视觉上的疲劳之外,其他的就不会留有任何意义了。生活总是充满情趣性和发现性,一个的设计师必然是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能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发展设计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简单的色彩搭配或线条的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生活的阅历是的老师,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谈的也是这个学习的道理。首先,要学会观察,多与不同的设计对象做直接沟通;了解不同时期市场的不断需求而推陈出新;注重细节与设计师个性的施展。永远牢记“待在办公室是成为不了设计师的”。与设计对象零距离交流是为你的设计作品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手段。同时,观察与思考是不可分离的过程。在与人交谈之间,在游山玩水之间,哪怕是在你漫无目的游走之间,那些引起你关注的事情、事物,必然存在吸引你的理由,而绝大多数人放弃了这种理由的探寻。,将把记忆、记录或者吸收的生活点滴合理运用,才算完成了设计师素质的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