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2016-03-04 17:03 来源: 装修保障网 作者:保障网 阅读(

  2016年的“惊蛰”这,是在3月5号,农历正月27。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也被称为二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的节日,但也不是的,比如今年的惊蛰就出现在正月。

  古人云,蛰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

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惊蛰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大地回暖,春雷乍动,万物重生,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的意思是桃花开始盛开,“仓庚鸣”的意思是黄鹂开始鸣叫,“鹰化为鸠”的意思是鹰变成了鸠。

  当然,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鹰也不会变成鸠,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发现鸠逐渐多起来,就误认为是“鹰化为鸠”。

  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于是将这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

  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记得上小学时,我曾经好奇地问当教师的父亲,惊蛰是什么意思?父亲怕我不理解,指着“蛰”字告诉我,下面有个虫字,指的就是蛇啊蛙啊一些在地底下冬眠的小动物。

惊蛰

  咱乡下有句俗话“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说的就是惊蛰日天上要打雷,听到隆隆作响的雷声,那些藏在土里过冬的虫子就苏醒了,开始拱出地面。

  父亲形象生动的解释不仅让我明白了惊蛰节气的含义,同时也让我牢牢记住了笔画较稠的“蛰”字。

  后来,受好奇心的驱使,每年的惊蛰日里我期望着能听到滚滚春雷,可每次都是以失望而告终,于是我开始对父亲当初的话语产生怀疑,没有雷声的惊蛰,能叫惊蛰吗?小虫子又怎么从睡梦中惊醒?

  等我上到初中时,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才解开了我心头的谜团,原来我国幅员辽阔,“惊蛰始雷”的说法主要指南方,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惊蛰日是很少打雷的,要想听到春雷,还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不过,惊蛰节气却是要吃梨的,一说此时正是害虫复苏之日,吃梨寓意与害虫分离,庄稼不生虫害五谷丰登;另外一说此时春寒料峭,气温多变,吃梨寓意让疾病远离,一家人健康幸福;

  在民间,惊蛰这天除了吃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春雷惊百虫”,惊蛰前后正是春意萌发万物复苏的时节,包括毒虫在内的各种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并惊而出走,活动日渐频繁,踪迹遍及四处。

惊蛰

  正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在豫中平原的乡村,惊蛰这是农人们约定俗成的“杀虫日”。

  况且,此时虫子刚刚起蛰,身体各种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趁其虚弱之际围歼除之,可以说是正当时。这也应了那句乡谚“杀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惊蛰节气是农人安排农事的风向标,预示着拉开了春耕的序幕,农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正所谓“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在豫中平原的乡间,流传着许多与惊蛰节气有关的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土得掉渣的顺口溜,口口相传,绵延不息,凝聚着祖祖辈辈庄稼人的智慧和心血,连接着庄户人家的粮屯和一家老小的饥饱。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庄稼人的大事要事。正所谓“人创造了神,神安慰了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将与庄稼收成好坏息息相关的“雷公”供奉为惊蛰的节气神。

  过去每逢惊蛰日,农人们或者在堂屋贴上雷公的画像,焚香上供,磕头祷告,或者带上香表供品去神棚或者寺庙烧香叩拜。

  在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庄稼完全“靠天收”的年代里,供奉雷公其实是老百姓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一种期待,除此之外他们也别无他法。

  过去老家不少村子里都有铜器社,到了惊蛰日这天,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人们敲锣打鼓,热火朝天打铜器,震耳欲聋的擂鼓声与轰隆隆的雷声颇有几分相似,故而这些乡间的娱乐活动也被农人们视作是祭拜雷公。

惊蛰

  惊蛰日里话雷公,自然少不了电母的话题,正所谓夫唱妇随。在民间,电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在传说故事中是雷公的妻子,主管闪电。据学者考证,电母来源于民间的雷神信仰。

  在民间传说中,早期的雷神除负责打雷外,还行使着本属于电母的职责——闪电,后来人们逐渐将雷神的闪电这一职责分离出来,由电母专司其职,于是形成了雷公主管打雷、电母主管闪电的共识。

  关于电母的由来,豫中平原的乡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寡妇非常孝顺自己的婆婆,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始终让婆婆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有,她想为婆婆做点荤菜,但家里已经买不起肉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剔下了自己手臂上的一条肉。婆婆吃了寡妇做的菜,却嫌肉太硬。婆婆私下里想:她一定是将好的肉自己吃了,于是就对着天空许愿,希望雷神将她家的不孝媳妇劈死。天上的雷神听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寡妇劈死了。

  到了下葬的时候,婆婆看到媳妇手臂上的伤疤,顿时明白了。她坐在棺材前,泪流满面地忏悔。天上的雷神此时也知道自己的莽撞害死了无辜的人,就将此事汇报给了玉皇大帝。

  后来玉帝做主让这位冤死的寡妇做了掌管闪电的电母。古人不理解为什么每次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总是先闪电后打雷,于是附会出了电母先监察人间善恶,雷公后惩戒世人恶行的说法。

  也有些人认为天上之所以会产生雷电交加的景象,是因为雷公电母在天宫中吵架了。电母被人们视为一位能够引来雨水的女神,受到了古人的一致推崇。在道教的祈雨仪式中,时常能看到电母的神位。

声明:以上文章或转稿中文字或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

热门攻略

换一换 换一换

已有6106338位业主享受服务

2024-11-06 05:14:57 18.219.198.150 www.bzw315.com 0 www.bzw315.com:20101 www.bzw315.com localhost {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