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

2016-06-17 10:39 来源: 装修保障网 作者:保障网 阅读(

  在我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非常迷人的文化,各个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乐器,我们就来看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

田螺笛

  壮族—田螺笛

  田螺笛,原属靖西壮族民间的儿童玩具,在靖西县民族博物馆陈列多年,而挖掘壮族拟声田螺笛则是2000年前的事。2002年10月,靖西县组织壮族博物馆和当地民间艺人根据有关壮族民间口碑和地方志记载,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从多试式样、多试品种、多试音质等大量的策划和改进工作,终于试制出音色浑厚韵律优美的田螺笛。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声音经笛膜震荡,变成笛音由出音孔传出,音质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乐器的声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间曲调和壮剧、巫伦等曲调,与壮族马骨胡、葫芦胡、葫芦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哈萨克族—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也译作斯布孜额、斯比斯额。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塔城、新源、乌苏、乌鲁木齐等地。

  管身原用草原上或背阴山坳里生长的一种粗壮的芦苇制作,现多用杨木、松木或毡房的蓬杆制作。管身一般长50厘米、管径1.5厘米,管体中空,无簧哨装置。管身上开有三个或四个按音孔,管上端将外壁削薄作为吹口,管外捆扎羊肠或细绳,以防气候干燥管身开裂,起保护作用。

  苗族—树皮拉管

  在雾霭缭绕,峰峦叠翠的桂西山区,居住着勤劳朴实的壮、苗等各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多姿多态的民族文化艺术。春、夏之际,漫山吐绿,万物充满生机。此时,无论你是踏入水绿山青的壮乡,还是登上雾海云端的苗寨,便会听到如同鸟鸣般美妙动听、牧笛般清脆嘹亮的音响在山间回荡。它,与阵阵的林涛,叮咚的山泉,组成一部大自然的交响曲,增添了山乡不少的诗情画意。可这并非哪里的交响乐队在演奏,也不是善歌的百鸟在鸣唱,而只不过是从一种极为简单的土制吹管发出的美丽乐响。那,就是桂西壮、苗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乐器——树皮拉管。

  彝族—竹制口弦

  口弦是中国乐器中体积较小的一种,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乐器。据说,早在公元前40世纪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用口弦演奏音乐了,那时候,口弦的名字叫做“簧”。 竹制口弦一般采用质地坚硬楠竹片削制而成,制作时,用锋利的刀子将竹片刳薄,在中间三面镂空刻出簧舌,然后把弦的片头削尖呈剑形,片尾截齐做弦柄。竹口弦的簧舌头部大而薄,中部窄而厚,舌的两侧削成斜面,与竹片的头部相连。弹拨片头时,利用竹片的弹性,可以使簧舌自由往复地振动发音。如果把几个竹片用绳子穿接起来,就制成多片口弦。多片口弦大多由2至5片音高不同的竹片组成,竹片的音高取决于簧舌的长短、宽窄和薄厚。

  竹口弦制作简便,容易演奏,尤其是西南、台湾和海南等竹材丰富的地方,广为流行。在彝族中,不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有一副口弦,用一个精致的小竹筒盛装,挂在胸前,休息昌便取了弹奏。由于口弦音量小,通常是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相互倾听。在夜静的时候弹奏,声音较为明亮,距离稍远的地方也能听见,泛音尤为清晰,非常优美动听。

  维吾尔族—萨巴依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汉族称铁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

  过去多为街头艺人使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用于民间歌舞伴奏。20世纪50年代后,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以往,有些在生活上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厌世不平者,披散须发,手执萨巴依在坟园、荒地,悲愤歌唱,以抒发能痛苦之情。也有的乞讨者,坐在路旁,手执萨巴依,唱着《麦昔列普》向人乞讨。另外,它也是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

声明:以上文章或转稿中文字或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

热门攻略

换一换 换一换

已有6255915位业主享受服务

2024-12-25 12:40:57 152.53.12.144 www.bzw315.com 0 www.bzw315.com:20101 www.bzw315.com localhost {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