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以陆徵祥、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祖、王正廷等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团,作为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一方,参加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重建战后国际秩序,其实说白了就是列强的分赃大会。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完整的三项提案,与各个代表周旋。然而终由当时五大国操纵的和平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诉求,强行把一战时德国占领的青岛以及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在会议进程中,中国因为国力积弱,代表们在会议上也没什么话语权,虽然中国代表的演讲获得了一些理解,例如当时的中国政府和美国关系还是不错的,顾维钧在会议上的讲话就曾得到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的认同,但这显然于事无补。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作为欧洲观察代表之一的梁启超正好就在巴黎,也是时刻关注着会议的进程。
当得知中国代表在会议上受挫后,郁闷之情无处宣泄,于是便致电身在北平的他的好友林长民,将和会上中国代表的遭遇与自己的愤懑之情向他倾诉。林长民听闻后,认为有必要让全体国民都知道此事,便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将此事公诸于众。
此事一出,如同晴空惊雷,全国的进步青年,进步学者全都炸了锅。特别是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刚刚还在为中国能够取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真理终战胜强权而欢呼雀跃,翘首企盼着这一场伟大的胜利。但残酷的现实如一盆冰水当头浇下,让他们感觉如坠冰窟的同时,心中的怒火不可遏制的蔓延开来。终于,1916年5月4日,举国震动的五四运动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