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广泛用于游牧民族的毡帐;另一类是都城及其他城市中的木结构建筑。
1.毡帐(蒙古包)
北方游牧民族早就使用毡帐,其顶穹窿状,又称“穹庐”。平民使用的一般毡帐为球形顶,顶部设圆形天窗采光和出烟,内壁交叉骨架,木条编制。外敷毡。直径4-6m,高约一人,顶部环形木圈称“套脑”,骨架外,除门与套脑外,全部包裹羊毛毡。帐内地面铺毡,家具沿周边布置,尺度低矮。
权贵使用的毡帐,称“斡耳朵”。元代皇帝用的斡耳朵,直径可达30m。蒙古人在城池和木结构宫殿之后,也未完全摒弃斡耳朵。《元史新编》:元代宫殿之外,别有帐立,名斡耳朵,帝帝皆然”。
大都大明殿为工字形。后殿中部面阔5间,左右各接狭屋,殿后凸出香阁3间,整个大殿平面实近土字形。大明殿计11间,比明清太和殿还大。大都延春官,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场所,也有工字形殿,但前殿为2层之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