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是北京中艺印尚环境设计中心创始人,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从业10年对房屋内部结构设计有着独特的见解,作品多次刊登在《瑞丽家居》《世纪佳苑》《家饰》杂志,让我们有请嘉宾-李髯。
您学习美术是出于怎样的职业规划呢,是什么原因后来又转修了室内环境设计专业?
从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喜欢画画,我妈妈说我从小喜欢画“家”,里面有爸爸,妈妈,我,以及一些板凳和椅子,还有一些我家里人都看不懂的家具,哈哈。所以后来妈妈为了进一步培养我的这个喜好,让我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画画,直到初中,我知道有室内设计这个专业,我的目标就没变过,因为“家”在我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听说您和入行之后的个客户成了好朋友,在您结婚的时候还当了伴郎,这也是处理客户关系的一段佳话啊,您一般是如何与客户相处?如果沟通中有些思想上的分歧,您又是怎么去协调把控的呢?
每两个人相遇都是缘分,我的客户合作后都是很好的朋友。说起和客户的相处,我们首先要清晰一点,房子是给客户住的。分歧本身就会存在,是设计的一部分,如果只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来,那这个家是设计师的家,要心里清楚,一个光让我满意的房子,已经在我自己的家实现了,那并不是客户想要的家。所以,和客户的相处,我会先听客户的需求以及意见,毕竟每个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设计师,我需要做的是提供更好的布局,更多功能的应用,让房子本身的格局发挥的效果,能让客户终看到的,是比他自己的预想更为满意的效果,这些才是我要做的。
看您的一些作品,空间规划和利用做得很好,像《港尚调调》的45㎡空间,完美解决了小户型的储物设计和功能性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给大家分享几点心得吧。
总体说起来就是,不同的空间有各自的设计手法,要具体户型具体分析,小户型设计要以实用性和功能多元化为主,而大户型设计更注重的是舒适性和展示性的设计,甚至会追求一些奢华功能。
那您如何看待设计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关系?
刚接触设计的人觉得要艺术就不能要功能,其实随着设计的不断进步,艺术性和功能性已经不再矛盾。举个例子,艺术性可以是行云流水,也可以是巧夺天工。功能性可以是呆若木鸡,也可以是大智若愚,看似两个不同属性的事物,其实在设计中可以把功能性无限放大,功能和功能连接在一起,自然形成了它独自的艺术性,我管它叫视觉设计。
您是设计师,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那我想问一下,从管理者的角度,您衡量一个设计师是否主要看哪些能力?
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不想做一个管理者,毕竟管理会影响到设计本身,我仅希望我公司的设计师都是的,哈哈,如果说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我看来,应该是沟通能力,这个取决于能否了解客户,以及把你的设计全面的展现给客户,让客户理解。第二,是乐观的态度,对事物观察的细致程度,这是关系到他做设计的长远问题,第三是天赋和后天的学习,毕竟设计这个行业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
您说做设计会因为对于“美”的追求,不断完善细节,那在生活中,您是不是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呢?
我觉得自己是个未完成完美主义者,因为我发现没什么完美,在人生的不同的高度看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像我现在回设计的时候,看来也不完美,所以追求完美,不断完善自己,这可以说是我一生的目标。
您平常会到世界各地去学习,前段时间还去了巴塞罗那,朋友圈也都有分享各类建筑的美图,那您觉得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国内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
巴塞罗那主要是巴洛克和哥特式,米拉之家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整个建筑没有一个直线直角,以柔美的曲线展现出这个建筑的别致与华丽。哥特式的风格主要凸显在教堂的建筑之上,尖塔圆顶,几乎在整个欧洲都盛行,相对独立唯美。中国的建筑物讲究气势磅礴,比如故宫建筑群,讲究对称,像老北京布局,讲究庄严。大体说是个性唯美与大气磅礴之间的差异,这主要来自于文化不同。
这也是2016年末了,回顾这一年的设计路上,您觉得自己有哪些突破,2017年又有什么展望呢?
设计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所以突破并不是我追求的。2016年我带领我的设计师团队设计完成了189
个设计。能让189个住户商户在心仪的空间生活、工作,是我认为美好的事情。2017年,我希望公司的设计师团队们也能帮助更多需要设计喜欢设计的人一起实现他们美好的愿望。
由于时间的关系,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李老师抽时间接受我们这个专访,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体会,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来源:设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