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田少寅是我们到北京的天,怕堵车迟到只能倒三趟地铁过去,当时心里就想,费了这么多功夫,设计师一定要让我们不虚此行才好,幸好,设计师非常有才有趣。
您是学建筑毕业,现在做的多是室内设计项目,您觉得建筑设计师做室内设计优劣势在哪?
在日本读书的时候,感受比较深的是日本设计师没有非常严格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师之分的,因为当你设计一个空间时,你很难不去考虑这个空间所在的建筑的一些状况。我们做项目都是希望能打造出室内外连贯一体的空间体验。我个人也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建筑师或者室内设计师,我认为这都是相辅相成的,我更希望我们是一个专注于空间创意的团队,我们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项目,不单纯只是从材质、肌理看问题,更多的还是从空间的感受出发,我们会给空间定一个大概念,然后再去延伸空间感,再往下走才是用材质演绎这个概念,但不可否认我们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层面还要向的室内设计同行们前辈们学习,需要继续不断积累,才能够更加准确而巧妙的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
近湖南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的设计是您做的,听说这个项目是在13天内完成设计完成落地的,本身是有架构在吗,还是直接就是自己搭建起来的?
本身是有架构的,它是泰国象岛上的一个老的西餐厅,特别破旧空间也很局促,我们设计是在三天左右完成的,施工方是节目组在当地找的,沟通是一个很大障碍,而且泰国跟中国的施工工艺不同,泰国属于热带地区,很多空间是属于半开放的,跟中国对于室内的理解不太一样。还有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在国内司空见惯的材料在当地很难寻到,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国内的设计方法去做项目。初导演组的空间定位是要偏传统中式些,经过多次的沟通大家达成共识,调整了风格策略,将空间定义为“海边的现代中式空间”。因为在象岛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中式风格的空间,从工期、成本、材料资源等层面都将面临很多的不可控风险,首先是适合传统中式风格的材料在当地特别难买到,就算能买到也品质不高,其次是如果把一个传统的中式餐厅或者茶楼照搬到海边,我认为这是设计师不负责任或未经思考的行为,我是设计师,我需要考虑这个建筑跟当地环境的融合。
当时为什么会去接这个项目,毕竟时间那么紧迫,压力大吗?
会有压力,接这个项目也是因为觉得这个项目好玩,我们团队比较特别,非常喜欢有挑战的项目。我们接过一个九平米的小项目,但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做研究,起因只是因为有趣,我们希望挑战一下一个极小空间怎么去呈现出一个big
idea。中餐厅也是同样,这么短时间又是在异国,然后又是从零开始,跟一个语言不通的施工队沟通,这整体来说是困难,但同样也是挑战,极端的条件总是会激发出我们新的灵感,做这个项目每天都是痛并快乐着。
《中餐厅》中,项目里的材料都是用木质的,这是基于怎样的出发点?
首先它是一个中式餐厅的定位,木头是能体现这种氛围的材质了,第二就在于泰国象岛不是一个城市化的地方,它是一个偏乡村的地方,所以当地的物料很有限,木头在当地是容易取到的物料,而且节目组找的施工队处理木头的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您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毕业之后为什么又去日本读了建筑呢?
这是个美丽的误会,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想要读建筑,但是那时没接触过这个行业,我没有搞明白土木跟建筑的区别,然后我就去问我妈妈,我想以后设计房子,我该去读什么专业,我妈妈也不太懂,她就去帮我问懂的人,选专业的时候咨询老师,老师跟我说,当然选土木,盖房子肯定是土木工程专业,就这么阴差阳错选的,也不能转专业。但我从大二的时候开始去建筑系旁听,就这么一直自学建筑设计。本科毕业去留学本来的英国和加拿大的,选日本是因为跟朋友一次的偶尔的聊天,我那个朋友是个日本控,也影响了我,我正好也喜欢日本的建筑风格,所以选择去日本正式去读建筑设计专业。
您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建筑系,想必对日本的建筑文化十分了解,中日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首先我个人觉得日本建筑师跟中国区别还挺大的,日本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化传承,我能知道影响日本现代建筑的代建筑师是谁,谁又师承于谁,中国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不过近两年也开始逐渐明朗;其次日本由于岛国地理位置的原因,使日本建筑对于环境一直保持着敬畏感,很多日本建筑师都是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的高手,使自己的设计既不在环境中突兀也不会被环境埋没,这是日式审美的“暧昧”。还有在日本施工队在设计阶段就会介入,会一起去探讨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对于关键节点会去打样、讨论、调整、再打样,他们会出深化图纸给到我们,融合在我们的图纸里面的,图纸里也有很多他们对于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创造。
对于工作室的规划是什么?
我们今年有个计划,我们在研究空间设计怎么做出好玩的事情,除了从空间着手以外,同时还打算把空间和装置艺术联合起来,我们有一个合伙人是从巴黎留学回来的,专门是研究这一块的,施工工艺我们也是希望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这样项目落地还原度才会更高,同时我们也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新的节点做法,希望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做出更多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设计。
在以往的作品中,您对于环境、建筑和人的协调关系把握很到位,请问在你的设计思想中,是更看重建筑的内部逻辑与风格塑造,还是建筑和外部环境的融合?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内外关系并没有区分的那么明确,比如一个商场,对于店铺来说,店铺以外的叫外部,对于整个商场来说,商场以外的叫外部,看你自己去定义,学建筑的人关注环境是必须的,一个城市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是因为建筑的原因,巴黎、罗马为什么会是那样的一个氛围,其实也是因为建筑的样子构成了城市的气质,在你处理项目的时候你都要考虑到这一个空间跟外面的空间联系是什么。了解建筑跟环境的关系,然后再考虑室内,一步步细化下去。我们做设计并不只是为了美观,把空间做好看是一件不算难的事情,有审美的设计师都能做到。我们更想去设计人在空间里的体验,你进到一个空间里面,我们要考虑人在空间里的感受,在空间里游走是怎么样的体验,假设你走在一个非常阴暗、逼仄的走廊,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下一个空间节奏做的更明亮、宽敞,以创造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这样才不会让这个空间仅停留在好看,而是要进一步让空间变得有趣。
工作之余,爱好是什么呢?
喜欢逛街,探店,我在日本上学的时候,每天除了上课和打工的时间,我就会骑个自行车到处走到处逛,因为日本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店,也比较喜欢看书,很喜欢电影,也曾经和朋友一起拍过微电影,不同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来源。(来源:设计本)